(轉載至香港佛教第590期,文/慎言)

在佛門舉行各種法會活動時,經常會用到名稱各異的法器,以配合誦經、贊唄之用。對於一個佛教信徒而言,瞭解這些佛門法器的功用及涵義,不僅是必須的,而且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這些法器的敲法。下面分別介紹鐘、鼓、引磬、木魚、鐺鉿、板、鈴鐸等功能及用法。

一、鐘

鐘是寺院報時、集眾所敲打的法器。在印度,召集大眾時,常常打擊木製的犍椎。如《增一阿含經》卷二十四記載,在七月十五日比丘夏安居圓滿而增長戒臘的日子,稱為受歲日,佛陀告訴阿難,在露地上速擊犍椎,召集大眾。隨著佛教傳入中國,便以中國固有的鐘、鼓等代替了犍椎。

鐘有梵鐘與喚鐘兩種,梵鐘就是大鐘,因為能曲靖梵剎,所以稱為梵鐘。又因為大鐘「聲振而遠」,所以稱為洪鐘。梵鐘通常高約一米左右,直徑約六十公分,是掛在鐘樓上,用來召集大眾,或者在早晨、晚上報時。在寺院中,懸掛在鐘樓上的鐘最大。另外有一些比較小的鐘,稱為小鐘,或者吊在禪堂的進門處,用來擊鳴通告法會等行事的開始,所以稱為行事鐘,又名小報鐘。另外,一種懸掛在方丈寮外,由侍者擊鳴、傳喚學人單獨入內參學,稱為喚鐘。

鐘不僅是寺院報時、集眾的法器,而且對於修道有極大的功德,《付法藏因緣傳》卷五記載,古代月支國王,因為與安息國發生戰爭,殺人九億,因為殺業而受惡報。死後化為千頭大魚,被劍輪繞身砍頭,隨砍復生,病苦難以忍受。因此求羅漢僧常擊鐘聲,使他痛苦能夠熄滅,《高僧傳·智興傳記載,有一位亡者,托夢給他的妻子說:「我病死後,生在地獄中,有幸依賴禪定寺僧人智興鳴鐘,響震幽冥,使同受苦者一時都得到解脫。」

佛教徒對鐘都極其尊重,寺院鳴鐘以一百零八下為準,象徵破除百八煩惱,所以稱為百八鐘。根據《百丈清規》記載,鳴擊手法是,引持鐘杵應該緩慢,擊鐘揚聲應該悠長,分三通,各三十六杵,快十八下,慢十八下,並且敲鐘的鐘頭在擊鐘時都要念鐘聲偈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ang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