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因很多人詢問放生物相關問題,所以一併在此做回覆。
此次慈悲放生法會的放生物皆為購自繁殖場之魚苗,已經當地相關單位核准,符合放生物的生長環境及放生地點的生態。以下是放生物簡介:
1.草魚
*棲息深度:淡水5 - 30 公尺
*最大體長:150 cm
*形態特徵:身體延長,前部略呈圓筒狀,後部稍側扁,腹部圓,無肉稜,尾柄粗狀。
*習性:棲息於水草繁生的河川、湖泊、水庫之中下層
*餌食:雜食性、水草及牧草、葡萄、麥片、芭樂、玉米、反正依現有環境習慣都有可能。
2.青魚
*俗名:烏 溜、鰡仔、黑鯇、烏鰡、青魚
*體長:可達150cm,一般在50-70cm
以養殖為主,除供市場及餐廳外,一般多供作池釣之用,為高經濟價值的淡水養殖魚類。
其體型雖與草魚相似,但頭部較尖些,咽頭齒大而呈臼齒狀、齒面平滑,是為與草魚最易區分之特徵。
體背側色呈青黑色、腹部灰白,長大後全身幾乎轉變為暗黑色,鰭皆為黑色,亦與草魚不同,也因此俗稱為烏溜。
3.大頭鰱
*俗名:黑鰱、大頭鰱、花鰱、胖頭鰱
*體長:約1尺
*形狀特徵:體延長而側扁,腹部肉稜起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前。頭大而圓畔。體背側灰黑而稍具金黃光澤,腹側銀白色;體側具許多不規則的黑色小點。各鰭呈灼STRON色,上有許多黑色微細小點。
*生態習性:初級淡水魚。棲息於大型江河與湖泊的中、上層水域,行動遲緩,主要攝食浮游性動物。
*棲地分佈:原產於中國大陸之中、大型河流與湖泊。世界各地皆已有引進;台灣地區多養殖於西部水庫與南部地區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