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載自香港佛教第590期,文/慎言)

四、木魚

木魚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之一,又可以稱為木魚鼓、魚鼓或魚板。

木魚也是由印度佛教的犍椎發展而來,但是,在中國佛教中,根據《教苑清規》記載,木魚起源於一種傳說:從前有一位比丘,違背師言,敗壞佛法,因此死後轉生為魚,魚背上還長著一棵樹,在風濤激蕩的時候,樹搖魚身,痛苦難忍,以至於流血。後來,他的師父從海上經過,那條魚恨他的師父,以前不善教導,欲加以報仇。師父問清事情的因果後,憐憫其所受的痛苦,於是便為他?建了一場水陸法會,魚依仗法會的功德利益,得已脫離魚身,囑咐師父將樹獻給寺院。他的師父按照遺言,將魚身上的那棵樹雕刻成魚的形狀,懸掛在寺院,用來警示僧眾們。

根據《百丈清規注》中說。魚類目不閩睛,晝夜常醒,所以在佛教寺院中,使用木料雕刻的木魚,在贊誦時敲擊它,用來警惕大眾不要昏沉懈怠。

木魚的形狀,有長形和圓形兩種。長形的木魚稱為魚梆,這種魚梆懸掛在寺院的齋堂,或者是庫房的走廊下,在過堂時作為集合大眾之用,魚梆的掛法有一定的規矩,叢林的梆,魚頭朝向山門;子孫廟的梆,魚尾向著山門。

圓形的木魚,放置在寺院的殿堂裡,在贊誦唱念時敲擊,可以用來控制聲調與節奏,並且具有破除昏迷、振奮精神的作用。在圓形的木魚中,不僅有首尾相接的單魚形和雙魚形;還有一身二頭的龍形木魚,據說這是來源於「魚化成龍」,表示具有「轉凡成聖」的意義。

殿堂裡的木魚有大小兩種,大小木魚是放在桌上或架上敲擊的,小木魚則是拿在手裡敲扣的,執持小木魚的姿勢是:不敲時,雙手扶持,魚椎在木魚之外,兩食指與兩大拇指夾住,其餘六指托住它,敲擊時用左手拇指、食指、中指、執魚,魚椎頭與木魚頭向上相對,兩手如合掌,稱為「合掌魚子」。敲擊木魚,要用力平穩,不可忽輕忽重,忽緩忽急。如果要快敲,應該由緩入急,漸漸加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ang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