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載自香港佛教第590期,文/慎言)

五、鐺子和鉿子

鐺、鉿是佛教唱誦偈贊時的重要唄器,都是用銅片製成的。兩者配合板眼,控制節奏,用來「伎樂供養」

鐺子的形狀如一隻圓盤,直徑大約有四、五寸,四邊留有小孔,用細繩把它綁在圓形或方形的邊框上,而後用鐺椎敲擊它。鐺子在不敲時,鐺子與鐺椎一起拿在左手,鐺椎夾在鐺子反面外,右手抱住平胸,鐺子齊口,敲擊鐺子時,左手握鐺,右手執椎,鐺子照面,稱為「照面鐺子」,執椎是用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執住而擊之。

鉿子由響銅製成,呈圓盤形,中央部分隆起一圓,此圓之中心穿有小孔,孔內附有一紐,或系一布條,使用時,以兩手各持一面銅盤,互相撞擊鳴奏。鉿子在不敲時兩片合攏,兩手執持平胸,用兩大拇指與兩食指壓在鉿子邊沿上面,其餘六指托住它,稱為「平胸鉿子」。打鉿子時,左手仰托一片。右手覆提一片。上鉿邊與下鉿邊相差數分,這樣敲叩聲音比較響亮。

鉿子古代稱為「鐃鈸」,但是鐃與鈸原為兩種不同之樂器。後來混稱為鐃鈸。

鐃,古來即廣泛用於佛教,有金鐃、銅鐃等分別。金鐃據《周禮》《禮記》所載,是在退兵或舞蹈所鳴擊的,互相撞擊時就令發出「鐃鐃」之聲,所以稱為鐃。銅鐃,即所謂「銅拍子」,與金鐃不同,聲音清澄,故俗稱為鐃。

鈸,又做銅鈸、銅鈸子,根據《律書樂圖》的記載,銅鈸子從西域傳來,西域的音樂大多用它。根據《通典》記載,出於西域、南蠻等地之銅鈸,其中央隆起之圓,有數寸高,也有大致數尺者。中亞貝沙魯克出土的壁畫。敦煌出土的凈土變相及「阿彌陀菩薩來迎圖」阿彌陀二十五菩薩來迎圖中,都有這種樂器圖像。所以稱為「鐃鈸」恐怕是因為銅鐃與銅鈸形狀類似,以致於混同並稱。從而流傳至今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ang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