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二十五條ˉ由依止師故ˉ所以皆成就ˉ現樂及生天ˉ何敢違其命

它的解釋是這個樣子,由於上師傳法,弟子才能成就一切法,上師是無上的福田,弟子勿違其命令。
這個就是講法的問題,事實上第二十五條所說的,這個「佛」,傳下來到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東西就是法
就是佛法。那上師因為得了證悟,他知道佛法,那人生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修法,其他都是次要的。最重要的是人本身應該修習佛法,這樣才能得到永恒的成就、永恒的超越。
那麼誰懂得佛法呢?那就是上師懂得佛法,那麼上師把這個法傳給你,你因為得到法,你才能成就法,
這個飲水思源,上師根本就是佛法僧的源頭,也就是佛法的源頭,那對於上師本身來講當然那因為是傳法的關係,一定要得到法的成就,一定要懂得如何恭敬上師,這是一定的道理。沒有說是我得到法然後我修法,又不恭敬傳法的人,這樣都是一種矛盾。不過在普天之下能夠守事師法五十頌的人事實上也不多。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,當年他傳法給提婆達多,他也不恭敬世尊甚至反叛,而且又來害祂,還好釋迦牟尼佛的命長沒有被害死,所以能夠有那麼多的大藏經傳下來。那耶穌的命就很糟。他收了十二個門徒其中就有一個出賣他的,那個就是猶大。最後的晚餐耶穌跟十二個門徒在食飯,那個猶大就偷偷的溜出去報告羅馬兵來抓他,學生害老師,他去報告羅馬兵來抓自己的老師,這種事情古往今來多的是。
以前有兩個很會射箭的,箭都射得很好,其中一個是老師,一個是徒弟。老師教射箭的方法給那個徒弟
,那個徒弟的心中一直想,他走到街上人家說他是第二神箭手,那第一神射手是誰呀就是他的老師,他說:怎麼攪的我都不會變第一,老是第二。那有一天呢,他在山頂上,他的師父剛好站在一邊看太陽看日出,這個徒弟從後面走過來,他想這個機會來了,把第一的射死,他就變第一,對不對?他就把那支箭拿出來,去射他的老師,因為在街上被人家講,總是第二,他永遠做不了第一,他把第一的殺死,他就變第一,他就這樣子想法。他的老師呀一聽後面有箭風,他身上也有帶箭的,他也把箭拿出來反射回去,剛好兩支箭在半空中碰個正著,他的徒弟嚇了一跳,怎麼有這一招,不用看只是聽那個箭就能反射回去很厲害呀,結果也向他的老師懺悔,他的老師說這個沒有關係,人的心理就是這個樣子,但是我留下了一招,這一招就是防你的(笑,大笑),反正是天底下的人要記得,當老師的要留下一招(大笑),那留下到最後就變成沒有半招了(大笑),每個人都留下一招嘛,留到現在就變成沒有半招了(大笑),所以當弟子的應該先看「事師法五十頌」,當老師的也要看「事師法五十頌」,這樣子才是比較正統才是比較正派的。
馬鳴菩薩當初寫「事師法五十頌」是因為宇宙的大靈要叫他寫,因為宇宙大靈在虚空之中看到這樣子,
老師的不像老師,當學生的不像學生,就是變成非常混亂,所以祂要馬鳴菩薩寫這事師法五十頌,以流傳後世,每一個人遵守了,就合於師徒之間的一種正常的禮貌規矩,假如不這樣子,那佛法還成什麼佛法?那就是無法無天、不要法啦,社會的秩序由法律來維持,佛教的法由師徒之間的事師法五十頌來維持。
那佛呢?曾經有六次來害那位釋迦牟尼佛,用毐飯,用火坑來害釋迦牟尼佛,有提婆達多來害釋迦牟尼
佛。那耶穌最慘,他被釘死在十字架原來是他的十二門徒之一把他賣了,他拿了錢又不好意思用,到最後還是上吊了,他不好意思,知道自己錯了才上吊。所以師徒之間,需要事師法五十頌來維持師徒的關係,希望大家不要學這個猶大呀,或者提婆達多呀這樣子,假如要學的話,那就先告訴我一聲,我就先跑掉(眾笑大笑),這是開玩笑的,這裏我們大家都很好,大家都是很發心,很有慈悲心,就是同樣好好做人,用菩提心去傳法、度世、跟救眾生的一種工作。
我們理解到,並不是為自己,而是為眾生,心量盡量的開闊,不要太狹窄,心盡量的放開如金剛經講的
一句話: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。首先講第一個要求「無我相」,你凡事不把「我」放在前面,你的心就開放,每一件事情你不先想到這個「我」,你便開放了。金剛經的第一個要件「無我相」,世界上的人,都是每一件事情都先想到我,所以金剛經反過來講不要先想到你,就是「無我相」,處處為人想,處處為大家想,處處為公的想就是「無我相」。你要度眾生,要先說我,我要一切有錢,我要能夠什麼樣子,什麼樣子才來度眾生,那就是先有我相,你就先有我相,還度什麼眾生呢?
所以當弟子的、當上師的都要無我相,無我相的人他不會要名。很多人是爭名爭利的,就是爭一個「我
」,反正我出頭了,別人通通都在底下,這都是自私的我。或者說,反正我有錢啦!管別人怎麼樣,那也是為了「我」的利,要先學會無我相,要先破除自己的這個「我」。這次講到這裏。阿彌陀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anghu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